一、学校简介
湖州师范学院是一所综合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16年的钱塘道第三联合县立师范讲习所,1958年开始高等教育,199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9年升本,2012年开始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学校位于文化底蕴深厚,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省湖州市。湖州是“两山”理念诞生地、美丽乡村建设发源地、“生态+”绿色发展先行地和全国首个地级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地处长三角中心区域,离杭州75公里、上海130公里、南京220公里,与苏州、无锡隔太湖相望,高铁网络贯通,是长三角新兴的“十字型”区域交通中心,随着湖苏沪铁路建成通车,将真正形成覆盖长三角主要城市的“1小时交通圈”。
学校占地1560余亩,有安定书院/创新创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体育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理学院、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护理学院13个二级学院,有6所附属医院、2个临床医学院、11所附属学校。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教育学、工学、农学、医学、理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法学、管理学、历史学等11大学科门类,数学和临床医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拥有16个硕士点、16个省市重点建设学科。53个本科专业中,有2个国家特色专业、3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省级重点(优势、特色)专业。全日制学生120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527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2800余人(含直属附属医院),高级职称761人,拥有墨西哥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南非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乌克兰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共享院士3人,国家“万人计划”专家、国家杰青、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教学名师等国家级人才13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人才、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省“万人计划”专家等省级人才70人。
![]() | ![]() |
二、学院简介
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成立于2002年,是我校第一批成立的二级学院。学院下设计算机工程系、电子工程系两个系。拥有浙江省现代农业资源智慧管理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RFID物联网技术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州市农业物联网技术重点实验室、湖州市水域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现有2个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4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2个硕士学位点(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领域)专业硕士学位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术型硕士学位点)。
学院现有教职工81人,其中,正高职称17人,副高职称23人,具有博士学位55人。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1人,浙江省“万人计划”2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培养人员1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浙江省教学名师1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湖州市南太湖精英计划人员1人,湖州市“1112人才工程”培养人选7人、后备人选2人,“浙北英才”A类3人,湖州市“南太湖本土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高层次拔尖人才1人、青年优秀人才2人。学院正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加快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以保障学院转型。
三、引进条件和岗位需求
热爱教育事业,理想信念坚定,师德高尚,学风正派,治学严谨,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身心健康。分A、B、C(C1、C2)、D、E、F(F1、F2、F3)六个层次9个类别,具体条件和岗位需求如下:
(一)顶尖/领军人才
1.学科领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与控制、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相关专业
2.引进条件:
(1)顶尖人才(A类):在相关学科领域取得系统性、创造性成就,做出重大贡献,具有广泛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如国际著名大奖获得者、发达国家院士或具有相当水平的海内外顶尖学者。
(2)领军人才(B类):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学术领导力,能带领团队开展重大创新性工作,承担本领域重大重点攻关项目,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学术成就的领军人才,达到国家级领军人才相应学术水平的著名学者。
(3)领军人才(C1类):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能组织创新团队开展学术攻关,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标志性成果,达到国家级青年人才相应学术水平的知名学者。年龄一般在45周岁以下。
(4)领军人才(C2类):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团队领导能力,取得省内外同行认可的高水平创新性成果,达到省级领军人才相应学术水平的知名学者;或世界知名大学正式教职的教授;或国内一流高校、原985高校、中科院、中国社科院、中央党校教授(研究员),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其中二级岗年龄一般在55周岁以下,三级岗年龄一般在50周岁以下,四级岗年龄一般在45周岁以下,近五年持续有创新性成果,且有较为广泛的国内外学术影响力。
(二)方向负责人(D类)
1.岗位需求:
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历学位要求:博士研究生
职称要求:教授
2.引进条件:
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具有博士学位和正高级技术职务者,具有研究生导师经历,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上取得标志性成果和奖项,如主持国家级项目或省级重大、重点项目,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获得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奖项等;海外优秀高校正式教职人员,具有博士学位和助理教授以上职务,且取得标志性业绩成果者。年龄一般在45周岁以下。
(三)学术骨干(E类)、优秀博士(F类)
1.岗位需求:
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及研究方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等相关专业/方向
信息与通信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生物工程(信号处理方向)、农业工程(智能光谱方向)、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动力学与控制等相关专业/方向
学历学位要求:博士研究生
2.引进条件:
(1)学术骨干(E类):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具有博士学位,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三年以上双一流高校工作经历(含博士后),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上取得较大影响力的成果,获得多项省(部)级以上项目,在国内外一流期刊发表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的学术骨干;或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有连续三年以上工作经历,具有海外优秀高校博士学位,且取得较大影响力的业绩成果者。年龄一般在40周岁以下。
(2)优秀博士(F1类):毕业于海外知名高校,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有正式教职或科研职位(不包括博士后研究岗位)或在海外世界500强企业总部任职,连续工作三年以上,研究领域围绕数字产业、高端装备、生命健康和新材料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具备较高创新能力,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成果,有成为该领域学术或技术带头人的发展潜力,符合湖州市“南太湖精英计划”青年领军人才条件的优秀博士。年龄35周岁以下。
(3)优秀博士(F2类):具有博士学位,发表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具有良好的学术潜力。博士毕业于或博士后在国外一流大学、国内外著名科研机构、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或建设学科者优先。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
(4)优秀博士(F3类):学校师资缺口大、国内博士点少、人才需求旺盛且引进难度大的紧缺学科博士,具有良好的学术研究经历,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过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发表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
四、引进待遇
高层次人才待遇一览表(单位:万元)
人才类别 | 购房补贴 | 安家费 | 租房补贴 | 薪酬 | 科研启动经费 | ||||||
学校 | 湖州市 | 学校 | 湖州市 | 学校 | 湖州市 | 文科 | 理科 | 工科 | |||
A | 面议 | 最高300 | 面议 | 200 | 提供人才房1年,若无法提供则可享受租房补贴1年(正高1500元/月,副高以下1000元/月) | 100 | 面议 | ||||
B | 最高150 | 100 | 80 | ||||||||
C | 160-220 | 最高80 | 10-15 | 80 | 最高60 | C1 | 年薪55-80 | 50-70 | 80-120 | 100-200 | |
C2 | 年薪45-60 | ||||||||||
D | 100-120 | 最高60 | 8-10 | 20-50 | 20-40 | 年薪 | 20-35 | 25-45 | 30-55 | ||
E | 65-80 | 35-50 | 4-6 | 10 | 5.4 | 学校标准 | 8-10 | 10-15 | 12-20 | ||
F1 | / | 最高60 | / | 50 | 40 | 年薪制 | / | 25-45 | 30-55 | ||
F2 | 50-70 | 35-50 | 4 | 10 | 5.4 | 学校标准 | 8 | 10 | 12 | ||
F3 | 40-55 | 4 | 学校标准 | 4 | 5 | 6 | |||||
备注: 1.引进博士可同时享受三年学校“浙北英才”津贴、湖州市博士双创补贴4000~5000元/月。 2.夫妻双方均为学校引进人才都享受相应引进待遇。 3.学校负责协调安排A-D和F1类人才配偶的工作岗位,根据实际情况和上级部门有关政策酌情帮助其他层次人才的配偶落实工作岗位。 4.港澳台地区和外籍优秀博士可采用年薪制聘任,具体按照学校《促进两岸高层次人才交流实施办法》执行。 5.引进人才按照湖州市相关政策和规定,享受湖州市人才引进待遇。 |
五、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浙江省湖州市二环东路759号湖州师范学院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党政办
联系电话:0572-2321106(王老师)
投递简历邮箱:02916@zjhu.edu.cn(姓名+学历/学位+研究方向+岗位+人才来源)